[销售部]0770-2862366
[技术服务部]0770-2806799
[专家咨询电话]13977018378
地址:防城港市港口区桃中路
邮编:538001

猪蓝耳病的防控方案

作者: 发布于:2017/5/11 9:46:42 点击量:

 导读

蓝耳病即猪繁殖呼吸系统综合症。曾称为“神秘猪病”、“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等。本病以各种年龄猪特别是仔猪的呼吸道疾病及繁殖障碍(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为特征,目前是养猪业主要疫病之一。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

一、病原

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属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病毒的增殖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在中和抗体存在的情况下,在细胞上的复制能力反而得到增强。PRRSV含有3种特异蛋白,这些蛋白在感染后的不同时间可能诱导产生不同的抗体,感染了PRRSV的病猪,从恢复期开始便可产生免疫力,但恢复期的猪又很可能是传染源,母猪和生长猪对再次感染PRRS病毒均可产生免疫力。


PRRSV分美洲型和欧洲型毒株,我国分离到的毒株都是美洲型,还没发现欧洲型毒株。感染该病毒后,7天出现毒血症并达到峰值。急性期1-6周,持续感染6-12周。急性期后,中和抗体水平上升,T细胞分泌干扰素上升,中和抗体抵抗急性感染,干扰素解决持续感染。病毒在血液存活28-90天,淋巴组织中还长,肺组织小于28天,精液4-12周。有研究表明耐过病猪6个月后还有排毒现象,体外受光线温湿度影响存活时间很短。


猪对蓝耳病免疫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感染初期先天性免疫应答微弱,细胞免疫不明显,中和抗体免疫滞后,灭活苗免疫作用微弱,活疫苗可较快减轻病毒血症,但在疫病状态下,弱毒苗紧急接种后反应快,可明显缩短排毒时间、病毒血症和持续感染时间,减轻肺组织病变,缩短病毒在脏器的存留时间,提高全群的免疫力,抵抗野毒感染,杜绝流产风暴,减轻呼吸系统综合症的病情,减少继发感染。


本病1987年,在美国首次发现,1991年欧洲也发现存在猪耳病,荷兰科学家首次分离鉴定出致病蓝耳病病毒PRRSV,此后感染在两个大陆间迅速传播,在大多数养猪生产国家中呈现流行性感染。至今,这种新病毒的来源尚未确定。1985年美国猪群血清PRRSV抗体的存在说明该病毒在发病之前就已存在。


我国于1995年,在北京地区从加拿大引进的种猪分离到PRRS病毒,1995年底华北地区和沿海地区猪场暴发并成为多发地带。1996-1998年我国爆发该病,猪场出现流产风暴。1998年后,总体比较平稳缓和,呈散发状态,生产性能下降。断奶多系统衰竭综合症、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上升,母猪发情障碍、滞后产现象增多。2006年,我国大面积爆发该病,各高校及相应研究机构从现场分离到PRRSV与传统毒株有较大差异,称之为HPPRRSV,简称高致病性蓝耳病。


PRRSV感染急性期过后,经常发生继发感染,这一现象和PRRSV的长期持续性感染的事实,使大多数人认为猪蓝耳病病毒PRRSV引起猪的免疫抑制,但是,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双重感染的几个实验未能证明PRRSV和其它病原的相互作用。PRRSV不能加重多杀性巴氏杆菌、猪嗜血杆菌、猪链球菌、门氏菌攻毒的临床表现。有些研究者认为PRRSV能够增加猪流感和链菌的致病性。但在另一项研究中,猪PRRSV感染后14天注射流感病毒,与单独感染相比发病率没有增加。还有,实验室的研究证明在PRRSV感染的持续期,病毒并不降低免疫反应。因此,实验室数据并不能明确猪蓝耳病病毒的免疫抑制。

二、流行病学

本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只感染猪,各种品种、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

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猪感染病毒后2~14周均可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从病猪的鼻腔、粪便及尿中均可检测到病毒。易感猪与带毒猪直接接触或与被PRRSV污染的运输工具、器械接触均可受到感染。感染猪的流动也是本病的重要传播方式。


持续性感染是PRRS流行病学的重要特征,PRRSV可在感染猪体内存在很长时间。猪群接触病毒后,全部猪感染的过程最长可能需要一年的时间,尤其是规模较大的猪群。需4~5个月之后才会有90%的母猪血清学检查呈阳性。有的母猪仍然呈阴性。而且,有的猪群感染1~2年后仍有20%的母猪呈阴性,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不过血清学试验呈阴性并不说明母猪没有免疫力、不能向后代传递母源抗体。成年猪只向体外排毒的阶段较短(14天),而生长猪排毒阶段则比较长,可达1~2个月。

 

三、发病机理

PRRSV与肺泡巨噬细胞有特殊的亲和力。巨噬细胞负责吞噬侵入体内的细菌和病毒,具有免疫方面的功能。然而巨噬细胞却无法消灭PRRSV。相反,PRRSV会在巨噬细胞体内增殖,并导致巨噬细胞死亡。染病后,患猪体内40%的巨噬细胞会被PRRSV杀死,免疫功能严重缺失,从而让其它细菌、病毒得以侵入、定殖。比如,感染PRRSV后,生长猪或肥育猪群中地方性肺炎的病情会明显加剧。 


不同猪群的疾病表现差异很大。不过可以肯定,猪群健康状况越好,其PRRS发病的症状就越轻。


PRRSV可通过血液循环穿过胎盘使胎猪受到感染,从而引起妊娠后期母猪流产等繁殖障碍。

四、临床症状

潜伏期差异较大,3天至5周不等。本病的临床症状差异很大,受病毒株、机体健康状态及饲养管理水平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有的症状严重,有的表现轻微。


临床表现为厌食、发热、发抖、便秘、精神沉郁、皮肤发红、眼眶发蓝、结膜发红流青鼻涕或脓性鼻涕,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有的呕吐,少数病例可表现出咳嗽及双耳背面、边缘、腹部及尾部皮肤出现深紫色及很快死亡,个别临死前有神经症状。


母猪除了上述症状外,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流产率超过30%,死产率达35%以上,木乃伊可达25%,新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运动失调、轻瘫、八字腿胸服部水肿等症状,一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40%~80%)。少数母猪表现为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及阴道分泌物增多。

 

 

两月龄以内仔猪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有时呈腹式呼吸,食欲降低,体温升高到40℃以上,腹泻。被毛粗乱,共济失调,渐进性消瘦,眼睑水肿。少部分仔猪可见耳部、体表皮肤发紫,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可达80%~100%,断奶后仔猪的增重降低,日增重可下降50%~75%,死亡率升高(10%~25%)。耐过猪生长缓慢,易继发其他疾病。


种公猪一般性症状轻微,但公猪的精液品质下降,精子出现畸形,精液可带毒。

五、病理变化

死后多呈败血症变化,主要为淋巴结和呼吸道的病理变化从轻微到严重病理变化,表现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坏死和肺肿大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充血、淤血出血、化脓、坏死、实变、粘连、气管内有泡沫状分泌物腹膜腔积液,纤维素渗出,肝脏肿大,呈土黄色,有的有灰白色坏死灶,脾脏肿大,有梗死,肾脏出血,肿大,苍白,心外膜和喉头粘出血 

 

六、防制

1、建立和逐步完善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定期对猪舍和环境进行消毒,保持猪舍、饲养管理用具及环境的清洁卫生,一方面可防止外面疫病的传人,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把猪场内的病原微生物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降低PRRSV感染猪群的发生率和继发感染机会。


2、做好猪群饲养管理。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猪场,应做好各阶段猪群的饲养管理,用好料,保证猪群的营养水平,以提高猪群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从而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和由此造成的损失。


3、搞好免疫接种。

目前蓝耳病免疫机理还不十分清楚,感染初期先天性免疫应答微弱,细胞免疫不明显,中和抗体免疫滞后,灭活苗免疫作用微弱,但活疫苗可较快减轻病毒血症,研究临床和实际发现在疫病状态下,活苗紧急接种反应快,可明显缩短排毒时间,缩短病毒血症和持续感染时间,减轻肺组织病变,缩短病毒在脏器的存留时间,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和抵抗野毒感染力,减轻病情,减少继发感染。


大量临床实际表明,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养殖没有接种猪蓝耳病疫苗,因此,搞好猪只疫苗接种是预防控制本病发生的关键。有针对性的采取伊科拜克的“爱乐新”作药物预防,可以达到控制的目的。


4、同时控制好各种疫病,特别是猪瘟、猪伪狂犬和猪气喘病的预防控制控制。在猪PRRSV感染猪场,应尽最大努力提高猪群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抵抗力。根据猪群健康状况和季节疾病流行特点,进行适当的药物保健。


5、定期对猪PRRSV的感染状况进行监测,了解该病在猪场的情况。一般而言,每季度监测一次,对各个阶段的猪进行抗体监测,如果每次监测抗体阳性率变化不显著,该病在猪场是稳定的,如果在某一季度次抗体阳性率变化显著,表明管理、卫生消毒和疫苗免疫方面存在问题,应加以调整。 

 
6、PRRS发病猪场应该严密封锁;对发病猪场周围的猪场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疾病扩散,对流产的胎衣、死胎及死猪都做好无害处理,产房彻底消毒;隔离病猪,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对症治疗,使用伊科拜克“爱乐新”,作“三三三”预防(三个月,头一次三周,次月两周,再下月一周),改善饲喂条件,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